绩效反馈反而毁了绩效?

绩效反馈反而毁了绩效?

摘要整理:IHRCI 国际人力资源认证协会

2012.05.10. (文章分类: GPHR 组织发展与人才管理)

西方管理不断倡导,透过绩效反馈可以让员工知道自己绩效表现,员工会藉此了解自己哪里表现好哪里不好,自然而然地就会主动去改善或强化绩效。甚至发明强迫分配(Forced Distribution or Forced Ranking)及360度的多元考核方式,来强化评估的多元性和公正性。但这个假设一直没有得到太多证实,原因在于忽略了「自尊」的重要性!

自尊是人性的重要需求,它是人与人之间比较与反馈下的产物。人们会为了保护自尊,采取不同的应变方式,好让自己有自信并感觉良好。例如许多人会刻意避免跟优秀的人在一起,或者忽视或贬低自己所没有的优势,亦或调整对「标准」的看法,都是维护自尊的一种手段。纵然这些行为,跟保住面一般,无助于提升自我的能力与价值!无怪乎知名的心理学家 Paul Vitz 认为「自尊和人的表现没有一定的关系,无论正面反面都没有」。

美国西北大学与纽约大学两名教授,近期在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期刊共同发表一篇研究,透过数量模型探讨绩效反馈(包括绩效考核与能力评估)、自尊与工作表现的关系。结果发现:

1. 若员工觉得自己的能力优(劣)于竞争者,增加绩效反馈的频率,会提升(降低)工作投入与表现。

2. 若员工得到能力上的反馈高(低)于预期或同侪,反而会减低(提升)努力的程度。

3. 若员工得到能力上的反馈高(低)于预期,会提高(降低)自己看待能力评量的标准。

4. 若员工得到相对绩效考核的结果高(低)于预期,会提升(降低)对未来考核成绩的期望。

综上,绩效/能力反馈或考核,对不同人有不同的效果。对能力好的人,反馈频率愈高,对绩效的提升愈有帮助,但不能让这些能力好的发现他们显著优于其它同侪,否则会降低他们未来努力的程度。同时,能力愈好或绩效排名在高端的群体,竞争性愈强,会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素质与绩效表现;但对于能力较弱或绩效排名中下的群体,大都会失去竞争动力,基于自尊心,绩效反馈反而有害能力与绩效的提升。此时,绩效反馈的重点应该放在「目标达成」与「学习成长」,而非「同侪比较」!

换言之,绩效反馈不只是门科学,更是门艺术,提供反馈的技巧很重要,但接受反馈的自尊效果也很重要,它的作法与效果因人而异,没有一体适用的办法与流程。绩效反馈需要不同层次的沟通技巧,形式化与公事化的绩效考核模式,反而有害员工的工作绩效!

 

参考文献:

Kuhnen, C.M. & Tymula, M. (2012). Feedback, Self-Esteem, and Performance in Organizations. Management Science, 58(1), 9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