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缓兵之计仍无法解决金融危机金融危機

美国缓兵之计仍无法解决金融危机

摘要整理:IHRCI国际人力资源认证协会

2011.9.5.

全球自2008全球金融海啸迄今仍余波荡漾,从最近国际金融市场又再次动荡不安中证明政府干预政策已无法再刺激经济的成长,而国际债信评等机构标准普尔 (S&P)于8月以美国赤字严重、决策程序缺乏效率为由,把美国政府的主权债信等级从1941年以来维持最高的AAA降级到AA+,债信展望则为 「负向」;这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自1917年获得穆迪公司 (Moody’s)  AAA评级以来,债信首次被降评。

面对这骤然的降评,无疑为美国财政雪上加霜,加上之前仍未平息的欧债隐忧,让全球疲弱的经济再次挨上一击重拳。标准普尔 500的公司一夕间,全年收益蒸发无存、道琼工业指数狂跌10%、欧元Stoxx 50指数则下挫17%、意大利惨跌近24%,德国 DAX指数则减损15%,全球股市全面倒地、资本市场重挫超出万亿美元。股市领先指标凸显投资人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不信任,同时将蔓延拖累美国金融业, 加上美债信评调降的阴影笼罩、经济成长疲弱,世界经济恐将出现二度衰退的恐慌?

纵然S&P对美国会通过提高债务上限表示认可,但对其国会和政府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表示「悲观」,并且严厉批评美国政治系统出现瘫痪现象,无力将法案落实,实现长期债务稳定的承诺。债信降级更让美国欧巴马政府难掩窘态,面对更加吃重的贷款成本。

近三年来,全球整体经济虽稍有成长,但美国巨大的财政赤字问题、房产市场低迷和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并同物价水平高涨,一般民众不但感受不到复苏所带来的利 益,生活成本反遭通膨所吞蚀。遣憾的是,美国政府仍试图以拖延战术和驼鸟心态来解决此问题。美联储会(Fed)柏南克曾祭出双管齐下的「庞大」货币与财政政策之经济猛药,以狂印美钞和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消费,但其效益昙花一现,只留下更大的后遗症-通膨与国债。

事实上,世界经济仍存在高风险,眼前的经济衰退将可能比2008年金融海啸的影响更深也更广。对许多过度举债和养尊处优的国家,其政府赤字占GDP比例已达临界点时,又因信贷萎缩而被迫采取激烈的减薪或加税措施,人民只能共同承担。美国尚未从次贷风暴中恢复,又遇上欧洲身陷主权债务的危机,经济疲弱的日本遭受天灾与核电危机侵扰而停滞,全球经济领头羊的中国采经济降温并与新兴亚洲经济体(Emerging Asia)受困原物料与粮价飙升和大量资金流入所引发高通膨与物价飙涨,使得全球经济呈现双速失衡的连锁冲击。

面对此一全球经济困境,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从成功的企业分析,对民营机构提出因应之道如下:

(一). 持续创新:经由研发创新来提升技术,优化流程以降低成本,进而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异。

(二). 生产战略:重新检讨与布局跨国产品生产基地。

(三). 区域组合:将区域内企业不同的优势重新进行资源分配与组合。

(四). 定价策略:给予忠诚顾客较俱弹性的定价策略。

(五). 投资战略:从资产负债表检视新的投资目标。

(六). 并购交易:积极进行更为弹性的并购、合资及策略联盟。

(七). 政策游说:增加游说以影响决策的制定。

(八). 建立早期预警机制:对现金流量以及可能的结构性危机监视以提早防患未然。

(九). 架设保护伞:企业对自身暴露危机的弱处加强防阻防范。

(十). 增加公司反制的敏捷性:降低损益平衡点以准备短期因应更大的波动。

未来要如何解除经济危机,绝非依赖政客的拖延战术终结,而是要进行「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透过更广泛且更深入的政治协商,但已无法解决眼前紧迫的经济失衡。因为在央行着手调升利息时,会引发债权人违约恐慌,其压力又让央行减缓干预,原有的债息也将随时间更将扩大,此恶性循环只会让风险溢增至无可收拾的地步!可预期的是,债务重整(Debt Restructuring)将是无可避免之路,未来全球经济秩序也因此将发生重大改变:

  • 经济成长率下降与更高的波动性,伴随更多经济衰退的风险
  • 产生新的国际贸易平衡
  • 返回经济保护主义而限制经济的迁徙(贸易保护、金融保护、劳动保护等)
  • 新兴市场开始自给自足,消费行为将变得更加保守
  • 企业降低利润目标,并进行更严格的成本控管
  • 投资行为的风险偏好转变,杠杆操作趋向保守
  • 通货膨胀更加严重,国际局势紧张促使政治不稳与社会动荡

BCG无法预测这样情势会持续多久,但可预期的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正耗尽手中的弹药与资源,无法再利用金融市场执行缓兵之计。

資料來源:

Rhodes, D. & Stelter, D. (2011). Stop Kicking the Can Down the Road: The Price of Not Addressing the Root Causes of the Crisis. 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BCG) Publications, Aug,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