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战略为何能打败领导厂商?

山寨战略为何能打败领导厂商?

摘要整理:IHRCI 国际人力资源认证协会

2013.02.07. (分章分类: GPHR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山寨模式究竟是新兴市场地下经济所产生的短暂泡沫,还是另一种独特的创新战略?南韩三星集团就是山寨战略的成功典范,从模仿日本的电子商品,到改良苹果智能手机,迄今已成为全球的领先者,反过头变成中国山寨机的头一号复制对象。

 

近期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发布的一篇实证研究发现,姑且不讨论智财权的问题,山寨模式本来就是各产业的普遍现象。新创或落后厂商,模仿或「标竿学习」领导厂商的特殊优势,包括核心技术,使其变成自身产品的原件之一,最后超越领先者,变成产业龙头,之后又被别的山寨公司或原领先公司取而代之。

 

为何山寨战略可以成功?该研究分析,在实务中,百分之百的模仿或复制并不容易,山寨公司大都只是模仿领先公司部份的关键成功特色或功能。然而,当产业内大家都把焦点放在这些标竿特征中(包括缺点),许多非领先公司的独特性自然就会被业界忽视。当这些被忽视的独特性与标竿功能结合后,可以形成另一个破坏性的「创新」。同时,那些原本领先公司的优势,在山寨模式下,也渐渐丧失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有趣的是,有些遭山寨侵害的公司,也经常回过头来学习山寨公司的优点,再形成另一股创新,重返业界龙头宝座。诚然,什么叫「原创」,在真实世界中并不容易定义。甚至许多原本要保护原创的智财权,反而容易变成阻碍创新的机制!

 

全球消费品的零售大厂P&G,早期挟带国际品牌优势进入日本市场,因在地化不足,又惨遭一些日本本土厂商进行选择性模仿,因此迟迟未能开拓这块大饼。就像许多外企今天在中国的做法一样,P&G最终把研发团队设在日本,也开始「山寨」起日本当地领先厂商的产品特色,重新组合出新的商品,进而夺下日本的市占率,而当时开发的某些产品甚至成功再销售到其他国家。

 

因此,成功的山寨战略并不等同于低价战略,它来自模仿、拆解、重组、创造的过程,快速满足市场中客户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并精简「多余」。这样的山寨战略并非百分之百的抄袭,而是另一种创新模式,值得成为许多新兴国家,中小企业的学习典范。若仔细分析,目前各产业大多数的领先者,又何尝不是从山寨转型而来,真正的「原创」又有多少?差别也许就在于有无被人「发现」而已!

 

参考文献:

Posen, H.E., Lee, J., and Yi, S. (2013). The Power of Imperfect Imit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4(2), 14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