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职业?选产业?选企业?工资会说话!

选职业?选产业?选企业?工资会说话!

摘要整理:IHRCI国际人力资源认证协会

2011.9.29 (分章分类: PHR/SPHR 总体薪酬福利)

传统观点教导我们,要先确认符合志趣的职业,投入有发展性的产业,再找到优质的企业,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成功方程式?但从经济学与工资的角度,这样的顺序可能是不利的选择。

美国Rochester大学教授Ronni Pavan在最新一期全球最顶尖的劳动经济学刊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发表一篇以数量模型探讨职业生涯选择与工资的论文发现,从劳方的角度,无论从事的职业或产业为何,选对企业与跳槽才是快速提升工资的职涯规划战略。

该研究从美国青年综贯性调查(NLSY79)数据库取样,追踪1957-1964年出生之打工族的职涯发展与工资数据发现,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十年,往往是工资成长率最高的周期,可成长高达五成甚至一倍以上,且工资增长主因来自于跳槽。如果在前十年内只待同一家企业服务,其工资成长率最低!若改投效于高薪酬政策的企业,无论职业或产业为何,其工资则显著优于同侪。换言之,一位在高薪企业从事低技术性工作的员工,其工资甚至可能高于任职低薪企业的经理。

基于某些高端职业与产业的特性,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的劳工,其职业生涯前十年的工资报酬率,明显优于只有高中学历的劳工。然而,研究发现,大专以上员工对于工资成长的期待与实际之间的失落程度,远高于高中毕业的劳工,因此强化了其跳槽的动机。

对于待在同一家企业,特别是大专以上且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员工,其工资成长主因来自于相关职业与产业的知识技能,最后才是企业年资,但总体增长的幅度有限。若不跳槽,其工资将陷入成长的瓶颈,而关键期就是在企业年资的第十年。但对一个已适应原企业环境的员工,纵然其能力素质与该职业或产业不适配,也不太会离职。其次,对于待在同一企业十年以上的员工,其所擅长的企业内部知识,在外部劳动市场无用武之地,自然没有跳槽的本钱,也很难跟企业谈判加薪!

由于劳动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本质,劳方在进入企业之前,除了工资,根本无法正确判断自己的能力或特质是否适配该职业、产业或企业;而资方也难以正确评估应征者能带进多少产值。因此,劳工选错雇主,企业找错员工,是必然会发生的事。而劳方只好以工资作为跳槽决策的基础,而资方则以劳方现有的工资当作核薪的标准,且大多要显著高于应征者现有的工资才可能招聘成功。无怪乎,透过跳槽永远可以找到更高薪的工作。

该研究同时发现,具备通用外部职业或产业知识技能的员工,拥有较高的跳槽本钱。反之,对于只累积企业内部专属知识技能的员工则少有跳槽的能耐。此外,对于花时间、精力、金钱自我培训职业或产业技能的员工,其工资投资报酬率,远不如将学习资源放在培养求职技巧和职场卖相的员工。

追求工资最大化的职涯选择模式经常是:取得漂亮的学历、证照、和「看起来」专业的外表,将目标锁定并挤入那些愿意支付高薪的企业或集团,再考虑适合的岗位与部门,并将重点放在能力素质的应用,而非局限在特定的职业或产业上。当你的履历表秀出这些企业的资历时,会帮助你顺利跳到下一家具同样声望且愿意支付高薪的企业,再为自己快速加薪。

综上发现,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以下三大实务问题:

1.工资是由劳动市场的供需决定,而非立即反应在企业所在意的生产力上。在信息不对称下,HR如何协助企业衡量员工或应征者的生产力,以确保不会白花冤枉钱?

2.当你的员工要跳槽时,该不该立刻给付他外部愿意给他的薪酬?在考虑离职成本、招聘成本、新人培训成本、交接过渡期生产力下滑的成本、及任用失败的风险成本下,应该让他们离开?还是花钱留任?

3.若要花钱留任,如何鉴别谁值得?又如何处理内部公平性的议题?若要以人才管理的差异化方式处理,HR有没有能力协助鉴别什么是关键职位与关键人才?如果做不到,HR又有何能力协助企业到外部递补合适的人才?

 

資源來源:

Pavan, P. (2011). Career Choice and Wage Growth.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29(3), 549-587.

 

©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 Certification Institut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