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妒忌症

职场妒忌症

摘要整理:IHRCI国际人力资源认证协会

2012.04.05. (文章分类: PHR/SPHR 人力资源发展)

香港世界级的首富李嘉诚,在他十七岁投入营销工作的第一年就崭露头角,成为业绩最优的营销人员,且业绩是第二名的七倍,造成奖金比总经理还高。李嘉诚得知后,竟然主动跟老板说:「我不要公司每个人都妒忌我,你给我分红跟第二名一样就行了,这样大家都会开心。」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没人教他,就领悟到职场生存哲学:别遭人妒忌、勿得罪人。

「妒忌」存在职场或生活中的各角落,它对组织与个人所带来的实际负面效应往往比「他有什么了不起?」、「他凭什么?」、「看你能好多久?」等批评还严重许多。一般人只是把它当作一个现象,而非课题,但实际上,妒忌(Envy)早已独立成一门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领域。全球最富学术声望的「管理学报评论」(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近期即刊登一篇论文,深入地探讨职场妒忌症之原因与后果。

所谓妒忌,来自人际间相互比较后,因某方面不如人所带来的负面感受,继而反应出一些行为来取得心理的平衡。研究发现,在工作职场上,基于考绩、升迁、加薪、地位、形象等竞争性因素,都会时时引发妒忌症,这对于人际关系与工作绩效会产生各种不同层面的影响:

1. 妒忌者会在背后对遭忌者进行批评、孤立、迫害,甚至煽动其他人联合破坏其名誉和人际关系,以削弱遭忌者的优势。

2. 妒忌者会避开协助遭忌者或合作,宁可故意帮助其他人,拉近自己与遭忌者之间的优势差距。

3. 妒忌者因处在不公平的心理状态下,会降低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投入。

然而,亦有许多实证发现,妒忌与羡慕往往是一体两面,纵然会发生在一般人身上,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展现上述的负面行为。研究指出,自信心较高的人,较懂得欣赏与赞美别人的优点,并不会因为别人的好,而产生自卑情节,下意识觉得自己会因此而变差,或权益受损。甚者,自信心较高的人会主动接近遭忌者,了解别人成功的原因,并向他们学习,以提升自我的优势。此外,对于处在公平性氛围较高的环境,妒忌者所展现的负面行为也相对较少或较弱。

该研究进一步发现,遭忌者的个人形象,也会促动妒忌者的不同反应。若妒忌者主观地认为对方亲和力高又有真本事,会降低对遭忌者的攻击或负面行为。有趣的是,当妒忌者感受到对方的傲气或疏离感,即便内心知道那个人有真本事,但基于自卑与较劲的心理,反而会有意无意地想摧毁对方,相较于面对没本事的遭忌者,手段反而更加激烈。因此,在职场上,有能力的红人往往比没有能力的红人更容易遭到负面关注。

就人员管理上,消除职场妒忌症是不可能的任务,因为人性使然。组织能够做的,是营造一个程序公平的工作环境,特别是考核、升迁、奖酬等运作流程,以降低职场妒忌症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此外,自信心应该被视为人才甄选的关键指标,拥有较高自信的成员组合或管理阶层,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内部斗争,并能协助组织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古云:「不遭人忌是庸才」,但不避人忌是蠢材。就组织整体生产力的考虑,对于那些恃才傲物的人才,应透过教练式的指导,让他们学会「别遭人妒忌、勿得罪人」的规则!

 

參考文獻:

Tai K., Narayanan J., & McCallister, D.J. (2012). Envy as Pain: Rethinking The Nature of Env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mployees and Organiz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7(1), 107-129.